2026世界杯各大洲分配   2026世界杯在哪里举行   主办
首页 > 区县工作 > 丰都县 > 正文

雷龙周:百年守护红军坟 一家五代践行诺言守初心

来源:
字号:
[小]
[大]
【打印】
分享
新浪微博
腾讯微博
微信
QQ空间
QQ好友

  雷龙周,男,19567月生,重庆市丰都县栗子乡双石滚村村民,退役军人。1930年,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在红军与当地地主武装的一次激战中,年仅23岁的红军战士李占成不幸牺牲。因部队紧急开拔,红军便委托雷龙周的曾祖母刘氏照看红军坟。雷氏一族这一看就是近百年。后来,李占成烈士遗骸迁入白沙嘴烈士陵园后,每逢忌日、清明、春节,雷家人除到陵园祭祀外,仍坚守承诺,坚持打扫红军墓,将之作为一种信仰、一句承诺代代传承。2012年,雷龙周从父亲雷其胜手中接过守墓接力棒,守墓至今。一句嘱托,一生守护。如今,岁月走过95载,雷家人世代传承守护红军坟的初心与情怀。雷龙周曾荣获“重庆好人”称号。

  一段历史 一份承诺

  在丰都县栗子乡,雷家是一户小有名气的家族。最为乡邻称道的是,近100年来,他们家族世代相传,守护一茔红军坟。

  在栗子乡双石滚村5组雷家的菜园地里,矗立着一座有墓碑的坟茔,碑上镌刻着“二路红军李占成烈士之墓”字样,墓碑和周围打扫得干净整洁,坟前70来米便是刘氏房屋。

  “当年是我曾祖母刘氏安葬的李占成烈士。这么多年过去了,我们家世代相传,一直在守护这座红军坟。”今年64岁的雷龙周一边介绍,一边用手拂去墓碑上的灰尘。

  李占成是何许人也?时间还要追溯到1930年。据《丰都县志》记载,当时的栗子乡是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的革命根据地。在红军与当地地主武装的一次激战中,年仅23岁的李占成不幸牺牲,当战友们正为找不到安葬李占成的棺木发愁时,农妇刘氏主动提出:“我家有现成的棺木,送给那位红军战士,你们把他埋到我家菜园吧。”

  “刘氏是我的曾祖母,棺木本是她为自己准备的。”雷龙周介绍,安葬好烈士后,因部队要继续赶路,红军便委托他的曾祖母照看好坟墓,“曾祖母满口答应了下来”。

  接力守护 初心不改

  “在我爷爷雷福国小时候,每逢春节、清明节和烈士忌日,曾祖母刘氏都要带他到这里上坟。”雷龙周介绍。后来,父亲雷其胜给他讲过那段岁月。

  “我听父亲讲,在他很小时,他的奶奶也就是刘氏,一直给他讲李占成烈士英勇牺牲的故事。烈士入棺时,浑身血肉模糊。曾祖母告诉后代,他是为普通老百姓而牺牲的,和平的岁月都是烈士们用生命换来的。”雷龙周说,每次听到那段岁月,都是心潮澎湃。

  因担心遭人破坏,当时李占成烈士的坟不敢刻碑文,只能随便堆个坟头。1950年,刘氏让后人为李占成烈士刻下墓碑。不久,她便去世了。临终前,她将后人叫到床边嘱咐:“你们要像对待祖坟一样守护红军坟,要对得起这份承诺。”刘氏去世后,雷福国就担起守护重任。

  20世纪70年代,雷福国和其他兄弟相继去世。临终前,他们将当年母亲嘱咐他们的话传给自己的孩子们。雷其胜就是雷福国的大儿子,他一直在双石滚村守护着红军坟。即使家里再穷,也要按期祭拜英烈。

  2001年,李占成烈士遗骸迁入白沙嘴烈士陵园。虽然烈士遗骸迁走了,但多年来,雷家并未放弃守护自家地里的红军空坟。在他们心里,红军坟已经成为一种承诺的坚守、信仰的传承。每逢春节、清明节和烈士忌日,雷其胜依然按照长辈们的方式,带着一家老小回到老家祭祀,延续着这份守墓情怀。

  2012年,雷龙周从父亲手中接过守墓接力棒。在守墓的这十几年里,为了生计,他只身外出务工,妻子则留在家中,继续守护着红军坟,他则按期回家进行祭奠。

  2024年初,63岁的雷龙周将守墓的重任交给儿子雷剑。站在坟前,雷剑用父辈们传承下来的方式,带领家人开始打扫坟墓、清理杂草、祭奠英烈。

  95载岁月悠悠,从刘氏算起,雷家已经跨越五代人,他们一直像守护祖坟般守护着这座红军坟。

  家风传承 精神永续

  一句承诺、代代相守、岁岁祭奠,雷家用坚守诠释着对英烈的敬仰。

  “在耳濡目染之中,我的大哥、二哥包括我自己都参军入伍,几个侄子也参了军,我们一直在学习军人的优秀品质,争取多为国家作贡献。”雷龙周说,他也会嘱咐自己的后代,坚守承诺,继续守好红军坟。

  “目前,我就住在老家,红军坟就在屋后,方便照看。我已把守护红军坟的责任传到了后代肩上,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的。”雷龙周说。

  在雷龙周看来,守护红军坟,不仅是坚守承诺,也是家风传承,更是对烈士的怀念和崇敬,“接力棒的传递,就是要让后人知道诚信的可贵,更要懂得珍惜,明白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。”

  如今,百年岁月流转,刘氏早已成故人,但她的后代子孙,还将继续坚持传承守护红军坟的初心与情怀。

责任编辑:邓雅心
Baidu
2026年美加墨世界杯如何分组